财政科技支出是指政府按照国家目标对科技发展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财政科技支出包含了各级政府对科学技术活动的投入,它不仅用于支持R&D活动,也用于地震、环保、科普等方面的公益性科技活动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的扩大为政府增加R&D投入提供了条件。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是指地方政府对科技发展给予的直接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新技术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技术开发项目。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作为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科技计划实施和科研机构正常运行,贯彻落实“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对于提高R&D投入水平、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2014年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总量为108.8元,比上年下降了8.5%。“十二五”以来,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总量呈增长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12.1%,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的扩大为政府增加R&D投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与“十二五”以来地方财政支出的年均增速(12.3%)相比,财政科技支出的增速相对缓慢,两者相差了0.2个百分点。
2014年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14%,比上年减少了0.15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比重始终徘徊不前,2014年同“十二五”初期的2.16%相比,反而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图1 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情况(2010~2014年)
2014年全省省本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共计12.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9.6%。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比重为1.93%,比上年下降了0.46个百分点。从“十二五”以来的情况看,省本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总量有小幅增长,年均增速为4.3%;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不断下滑,同2010年的2.47%相比,下降幅度已达0.54个百分点。
图2 全省省本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情况(2010-2014年)
2014年,全省地方政府财政科学技术功能支出中,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项目研究的费用为29.9亿元,占27.5%,比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社会公益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费用11.4亿元,占10.5%,与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用于科技条件专项(包括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条件专项)以及科学技术普及的费用为27.0亿元,占24.8%,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用于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费用为3.2亿元,占2.9%;34.4%用于科技奖励等其他科技支出。
根据统计测算,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费用基本上用于R&D活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有部分用于R&D活动,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这些经费合计达41.3亿元,占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量的37.9%。
图3 地方科学技术功能支出支出按管理类别分(2014年)
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分布看,辽宁省14个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大连、沈阳为第一类地区,其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远高于其它地区,2014年大连、沈阳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43.0亿元和26.6亿元,两市之和占全部市级财政科技支出总额的72.1%。除大连、沈阳外,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在3亿元以上的地区为第二类,包括鞍山和本溪2个市,占全部市级财政科技支出的7.8%。支出规模在2~3亿元之间的地区为第三类,包括铁岭、抚顺、锦州、葫芦岛、盘锦、辽阳6个市,合计占全省总量的15.3%。朝阳、丹东、营口和阜新为第四类,支出规模较小,均在2亿元以下,合计只占全省总量的4.8%。可见,由于全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各地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大连、沈阳地区经济优势强,对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
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重情况看,2014年辽宁省除大连、沈阳和葫芦岛外,其余各市的投入水平普遍较低。大连、沈阳、葫芦岛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分别为4.35%、2.91%和2.81%,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比重在1%~2%之间的地区有本溪(1.62%)、鞍山(1.38%)、铁岭(1.36%)、辽阳(1.32%)、抚顺(1.20%)、锦州(1.13%)和盘锦(1.10%)7个市。丹东、朝阳、营口和阜新比重均在1%以下。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最低的阜新市,只有0.16%。可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整体水平不高,R&D经费的总量增加,更多是依靠企业研发投入增加的拉动,政府研发投入的贡献份额不大。
表1 全省各市财政科技支出情况(2014年) 单位:万元、%
地 区 |
市级财政科技支出 |
|
占市级财政支出比重 |
|
全省位次 |
全省位次 |
|||
沈 阳 |
265649 |
2 |
2.91 |
2 |
大 连 |
430258 |
1 |
4.35 |
1 |
鞍 山 |
44872 |
3 |
1.38 |
5 |
抚 顺 |
26845 |
6 |
1.20 |
8 |
本 溪 |
30189 |
4 |
1.62 |
4 |
丹 东 |
15674 |
12 |
0.76 |
11 |
锦 州 |
25753 |
7 |
1.13 |
9 |
营 口 |
10696 |
13 |
0.49 |
13 |
阜 新 |
2869 |
14 |
0.16 |
14 |
辽 阳 |
21674 |
10 |
1.32 |
7 |
盘 锦 |
22450 |
9 |
1.10 |
10 |
铁 岭 |
28469 |
5 |
1.36 |
6 |
朝 阳 |
17341 |
11 |
0.76 |
12 |
葫芦岛 |
22894 |
8 |
2.81 |
3 |
2014年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108.8亿元,总量居全国第10位。江苏、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排在前5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均超过200亿元。“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在2014年首次出现下滑,由原来的第7位下降到第10位,且与前面省市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图4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前十位省市排序情况(2014年)
2010年辽宁省与排在第6位的山东相比,只相差15.5亿元,到2014年则拉大到38.2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全国总量的份额也从2010年的4.3%下降到2014年的3.8%。可见,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增长速度相对滞后。“十二五”以来,各地区政府都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年均增速在15%以上的地区多达20个,而辽宁省只有12.1%,排在全国第27位。
表2 “十二五”以来各省(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速度情况 单位:万元、%
地 区 |
2010年 |
2014年 |
年均增速 |
增速排名 |
北 京 |
1789200 |
2827117 |
12.12 |
26 |
天 津 |
432530 |
1089967 |
25.99 |
7 |
河 北 |
296492 |
513193 |
14.70 |
22 |
山 西 |
201190 |
542635 |
28.15 |
4 |
内蒙古 |
213949 |
328653 |
11.33 |
28 |
辽 宁 |
689037 |
1088151 |
12.10 |
27 |
吉 林 |
191233 |
364479 |
17.50 |
17 |
黑龙江 |
276916 |
394571 |
9.26 |
29 |
上 海 |
2020323 |
2622914 |
6.74 |
30 |
江 苏 |
1503531 |
3379207 |
22.44 |
9 |
浙 江 |
1214005 |
2079910 |
14.41 |
23 |
安 徽 |
579817 |
1295878 |
22.27 |
10 |
福 建 |
323057 |
681496 |
20.52 |
12 |
江 西 |
182600 |
583726 |
33.71 |
2 |
山 东 |
843643 |
1470572 |
14.90 |
21 |
河 南 |
446734 |
812488 |
16.13 |
18 |
湖 北 |
300878 |
1344591 |
45.40 |
1 |
湖 南 |
350400 |
588520 |
13.84 |
24 |
广 东 |
2144417 |
2743315 |
6.35 |
31 |
广 西 |
216554 |
599250 |
28.98 |
3 |
海 南 |
74674 |
135291 |
16.02 |
19 |
重 庆 |
178968 |
381647 |
20.84 |
11 |
四 川 |
347083 |
817636 |
23.89 |
8 |
贵 州 |
166555 |
443376 |
27.73 |
5 |
云 南 |
214291 |
431456 |
19.12 |
13 |
西 藏 |
27112 |
44214 |
13.01 |
25 |
陕 西 |
252500 |
448632 |
15.45 |
20 |
甘 肃 |
108879 |
211583 |
18.07 |
16 |
青 海 |
40805 |
103886 |
26.32 |
6 |
宁 夏 |
59666 |
116635 |
18.24 |
15 |
新 疆 |
201869 |
403391 |
18.90 |
14 |
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看,2014年辽宁省比重为2.14%,排在全国第9位,比上年下滑一个位次。2014年排在前6位的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和广东比重均在3%以上,辽宁省不仅位次下滑,与前面省(市)的差距也不断加大。
表3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2%的省(市)(2013、2014年) 单位:%
2013 |
2014 |
||
上 海 |
5.69 |
北 京 |
6.25 |
北 京 |
5.62 |
上 海 |
5.33 |
江 苏 |
4.22 |
江 苏 |
4.07 |
广 东 |
4.1 |
浙 江 |
4.03 |
浙 江 |
4.06 |
天 津 |
3.78 |
天 津 |
3.64 |
广 东 |
3.00 |
安 徽 |
2.52 |
安 徽 |
2.78 |
辽 宁 |
2.29 |
湖 北 |
2.73 |
山 东 |
2.23 |
辽 宁 |
2.14 |
山 西 |
2.05 |
福 建 |
2.06 |
|
|
山 东 |
2.05 |